Hololink - Hololink 看到的問題

Oct 19, 2020

以下將針對眾多問題做一體性的考量,首先我們將論述一些我們看到的問題,以及看待這些問題的觀點。隨後講述 Hololink 實作的方向、我們的單一基礎結構,以及這結構擴展出的各類針對不同問題的解決方案。

我們看到的問題:

⛓️ 資訊的破碎化:

這個論述的前提不是要批判破碎化帶來的缺陷,諸如鄙視以非書籍獲得廣泛資訊的人群,這樣的意念大概都是見樹不見林所導致。每個時代都有各自智性流動的方式,我們不該因此去批判該流動方式缺乏智性,而應該看到其中的限制,並解決這些限制塑造出嶄新的需求以及向前演進的動能。

網路的啟動讓過往掌握權力的中介諸如出版商、媒體、文管機構逐步退場或隱身,甚至進化。傳播資訊的權力分散,小至個人都有機會掌握一定的群眾,並藉此成長起來。既然統一的管理機構消失了,資訊本身的自由度大增,人們可以用各種方式去塑造與拆解資訊。由此我們也看到各種內容出現,有一窩蜂的也有非常獨特的文章。以及過往在統一管理結構下,只要該作者無社交、知識、財富的資本,我們就不會看到的內容:個人雜寫的日常、個人評論式文章、各大運動百花爭鳴的觀察等等。

這些都能在一個按鍵下來到我們的眼前。想像一台貨車乘載著巨量的物資在我們的面前急速煞車,我們每一天都在這種震懾感下生存,努力臨危不亂,或者是逐漸麻痺。

自由、眾聲喧嘩、百花齊放,是我們對這個時代的想像之一。然而背後的問題則是,人們該如何去統合資訊產出知識?這裡的盲點是誤以為在過往執行這件事比較容易,然而事實是卻不是如此,過往如何獲得資訊、整合資訊產出知識是由特定階級把持,對他們而言正確處理這件事與當今把有階級的人面臨到的問題是相似的。當今的知識份子依然要沿著特定的路線去學習(碩博士、教授等產出知識的方式已經幾百年沒有重大的變化)。

我們的第一個洞見:

過往以為只有知識份子有這種整合大量資訊為知識的需求,這類理解已經逐漸失效。我們必須找到對應的解決方案,讓一般民眾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享受到處理大量資訊帶來的好處,同時這一切都必須不耗費太多精神。

🎭 資訊的分眾及極化

談極化這件事我們就要從所謂的政治宣傳(Propaganda)談起。這可謂君主制度、封建制度下的極化推手,當人們組成社群、社群組成組織、組織組成政府、政府組成國家,一層一層往上邁進的過程中,勢必需要一些共同理念來融合群體,因此組織本身必須藉由散步一致的消息來促成這件事。在過往,要執行這件事的成本非常浩大,你必須先培育一群人,對你忠誠;再者為了提高效率,在各地以運輸結構連結成節點,諸如驛站、車站、電信站等等,並且建立起一個組織來塑造故事。

這一切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成本與時間。然而這件事隨著資訊傳遞的速度加快,成本開始陡降,原先由於傳遞時間過長,成功讓人們在短時間重複接受到一消息的方式有限,隨著驛站、郵政系統、電信系統、電視系統的建立,讓人們短時間重複接受到同一概念的方式越來越多,越來越有效。

網路世界建構之初,投放廣告並沒有比電視方便且準確,直到各大社群媒體以及搜尋引擎以廣告系統作為主要盈利來源,網路世界的廣告方式進步速度快到人們難以適應,從最簡單的關鍵字廣告,到精準行銷中的電子信、客製化頁面以及後來的 Social proof、實時呈現同頁瀏覽人行為等廣告方式陸續研發出來。我們進入了廣告從未如此精準的時代。

同時為了強化廣告的精準度,各大平台皆使用正回饋演算法為主要的工具,這類演算法的特性在於它可以強化一人擁有的特質,首先獲悉人們的興趣,接著只提供該系統內與這些興趣有關的資訊。這種演算法成為一種飛輪,提高資訊傳播的效率,加速人們消費的進程卻讓整個資訊環境成為了同溫層,除了自主查找以外,人們的視野逐漸被固化。

總結而言,極化這件事從亙古就一直存在,只是資訊傳遞的效率隨著科技的演進逐步提升,使得廣告的效益越來越高,不僅是資本市場運用廣告,政治宣傳也廣泛運用這類通路來傳播教育對自身有利的消息。有心之人可以以過低的成本操作風向輿論。同時正回饋演算法(會持續給你你喜歡的事物)為眾多科技業者的主要工具,導致我們無從遏止極化。

我們的第二個洞見:

面對極化的方式不再是從監管組織著手,而是要培力人們判斷個人極化狀態。以可擴充的方式,可視化目前人們接受到的資訊狀況成為非常重要的任務。我們認為「島民衛星」正是這個目標的絕佳範例。

🌊 假消息的氾濫

假消息這件事情的歷史悠久。我們從來沒有一個一勞永逸的方法解決這件問題,網路世代的發展讓我們終於有機會可以用非常快速的方式稍為遏止這個現象。然而社群媒體的風起雲湧,其近乎零的進入成本,以及可以有效率傳播資訊的廣告渠道,形塑出新一代的假消息現象。

為了繼續與這類現象對抗,許多第三方組織組成了事實查核的組織,這類的組織藉由集中化的管理,首先從社群收集假消息的線索,再將這些資訊轉交給眾多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查核,最終回報回組織內部並進行傳遞。但是這個時候仍會有個問題:為什麼這類的組織具有事實查核的權力,以及人們為什麼要相信他們?

然而這裡除了權力的問題之外,還有個問題是這種處理辦法無法跟上假消息產生的效率。其中的危險性正在於假消息的傳播採取的作法跟廣告很像:「在短時間內大量曝光。」讓人們對此產生鮮明的印象。即使我們看到了另外一篇事實查核的文章,藉此導正了我們對該事件的看法,那也有一定的時間差,同時這類第三方組織並無法支付與假消息操作者同樣的資本進行廣告式的密集曝光。其影響力終究小於假消息的力量。

我們認為這是各司其職的問題,事實查核機構需要持續運作同樣的行動來累積期信任感,但是他們不應該肩負起廣泛散播的責任。這個責任應該由各大的平台供應者擔當。

我們的第三個洞見:

任何一種假消息的成立都應該要承擔風險,就像是 Email Domain 會有個榮譽值,以此規範大量寄發電子信的廣告方遵守相關的條例。我們認為任何一個傳播源也應該具有這樣的榮譽值制度。同時假消息的影響遠超過其被廣告的時間,我們需要一個方式來排除假消息的長期影響,讓個人可以回顧任何過往閱覽過的資訊,是否具有假消息的痕跡。

bud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