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這件事 #5:機會成本照妖鏡
May 29, 2024
對自己負責任這件事有很多判斷的標準,其中一種是把慾望與機會成本放在天秤上測量,並且嚴肅看待天秤顯示出來的結果。我在滑雪的過程中看到許多不嚴肅看到天秤的人,縱使他們技術高超,他們的存在仍然為滑雪這個運動蒙上一層陰影。
滑學防護這件事
在我們出發去日本前,朋友 A 就囑咐我們先採買多種護具,包括護膝、護腕、護肘、保護尾椎的防摔褲、安全帽,他多次提到每個東西都很重要,對初學者而言缺一不可,在實際踏上雪地之前,看著這個購買清單會有種「真的需要那麼多嗎?」的疑惑,為了購買這些護具,我們特地前往台北一家新開幕的雪具店,原以為只會有少許的人,空間寬敞可以舒服的挑選,卻沒想到現場像是一個戰場似的,一個不到五十坪的空間被擠得前進都需要把背包卸下來提在手上,側身才走得過去。
由於人很多而且靠得很近,身邊的人討論的聲音都可以輕鬆聽到,當場有許多人跟我們一樣是新手,身邊站著一個老手跟他們解釋每個用具的用處,在護具區時每個老手的見解都不太一樣,有些人不喜歡護膝,有些人則是不喜歡護腕,但他們都一致推薦防摔褲以及要求新手要先買自己的安全帽。「真的會摔爆哦。」經常聽到老手對新人這樣說,企圖壓低他們的氣焰來說服他們購買更多的護具。在當下雖然無法想像這些護具實際用起來的保護感,我們仍然決定在現場就把所有的護具都採買好。
滑雪的危險
滑雪在大眾觀感上是一件危險的運動,但從機率上來看,它並沒有很高的死亡率,瑞士滑雪的死亡率大約是 0.7 death / 1m days,美國的滑雪死亡率也相差不多。與其他的運動相比,滑雪的死亡率與受傷率也沒有想像中得高,根據美國 NSC 的計算,每十萬人次受傷率比滑雪高的運動有腳踏車(121.8)、棒球(94.3)、美式足球(79.8)、滑板(69.3)、游泳(56.3)等等。1
從死亡率來看,美國十年平均每年有 42 名滑雪者喪生,約是 0.7 / 1000000,2021 年因腳踏車死亡的人數為 891 人,假設美國的每個人都會騎腳踏車的話(低估),則死亡率為 2.69 / 1000000,是滑雪的 3.8 倍。2然而這些是從嚴重事故的角度來看,會被算上這些數據的事故大多已經達到需要進急診室的地步。我們沒有看到的是那些不需要進醫院,但是已經造成生活上困擾的傷害,我認為那些數據是無法直接從極端情境的數據推出出來。然而可惜的是沒有這方面的研究,也很難去建構出這樣的研究。
最近身邊多了許多人學習滑雪這件事,也因此聽到了許多摔倒受傷的故事,與其說那是直接的傷害,不如說是長期的後遺症,例如撞到尾椎、手腕超負荷、膝蓋輕微扭傷導致的痠痛、脖頸的拉傷等等,這些都是數據不會探明的節點,如果單純從數據來看的話,我們會過度低估滑雪的危險。在我們待在雪場的每一天每一個小時都會聽到救護雪橇出動的聲音,在雪地裡時聽著那聲音格外明顯,由於是由下往上,在滑坡之前由上往下滑的人們通常都看不到雪橇,卻可以遠遠就聽到雪橇的聲音。
雪地的精靈
在滑雪第二天的夜晚 Kiroro Peak 開始下起了大雪,站在旅館的窗戶往外看可以看到反射微光的雪花像雨一般的落下,朋友看著那樣的雪笑著說,「精靈要出現了。」
「什麼精靈?我驚訝的問。」
「雪地的精靈啊。」
第三天的課程結束後我們跑到 Nagamine 綠線上練習,Nagamine 綠線上有條被標記為黑線的 Nagamine-2B,這是條沒有壓雪的線,以大雪後的粉雪聞名。從黑線下來的人會匯入我們練習的這條綠線,那是我第一次上來這條綠線,滑得有些不安,跌倒很多次,好友 A 都會滑到較遠的斜坡等待著我,有一次我滑到他旁邊恰好摔倒下來,跌坐在雪地上,我轉頭看向 A 的時候看到了雪地的精靈。
他們成群結隊,以雪板居多,頭上戴頂寬毛帽以及雪鏡,手上穿著薄薄的雪地手套,像是走路似的從遙遠的雪道快速地滑經過我們身邊,其中一個男子甚至連雪鏡都沒有戴,他漂亮的煞車,停在我們燒遠處,教導另外一個男子怎麼更順暢的滑,他用手指指點了幾下,帶著雪板在空中跳起,滑了下去,在遠方又做了一次 360 度的旋轉。
「這些就是雪地的精靈。」朋友 A 說。
「老精靈了吧。」另外一個朋友笑著說。
「他們都沒有戴安全帽。」我說。
「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被稱為精靈啊。」朋友 A 搖搖頭,拍了拍自己的頭盔說,「這個還是很重要的。」
機會成本照妖鏡
對於滑雪用的安全帽的實際效益,學術上有許多爭論的點,有人認為安全帽會造成補償作用,使得滑雪者做出較為危險的動作,也有研究認為滑雪用的安全帽對於較嚴重的顱內損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沒有用處,例如說腦震盪等等。2 然而也有綜合性的研究反駁這種觀點,他們認為配戴安全帽可以有效減少顱內損傷的機率,降低頭頸部受傷的機率,同時不會顯著提升補償作用3 ,同時該研究指出,所有致死的滑雪意外中有 42.5~88% 是源於腦部損傷。由於兩個論點的研究都有所證據,因此直到至今也鮮少有政府強迫限制滑雪者配戴安全帽 4
然而我並不想從機率的觀點來討論這件事,我反而想從機會成本的角度來看待它,畢竟機率對一般人而言是一件很難直覺性掌握的事,看到數字小的時候就認為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歸因比比皆是。然而機會成本的比較不一樣,它很直接。
首先要把不戴安全帽這件事放在桌面上,來檢視他帶來的好處與危險。我可以想到的好處大多集中在舒適度上,安全帽的重量大約介於 400~1000g 左右,的確會對頭頸部帶來些許壓力,同時他比較不透氣,如果在天氣較熱的時候滑雪,很容易最後整個安全帽的內襯都是濕的。第二個好處是讓你看起來很專業的帥氣感,尤其在十年前,滑雪的名人幾乎也都不戴安全帽 5 耳濡目染下從那個年代就開始滑雪的人的確可能已經習慣了不戴安全帽這件事。
而不戴安全帽的風險則是,他們立刻喪失大約 15% 的頭部保護力,雖然很難驗證安全帽對於嚴重腦傷的保護性,但是安全帽對於較輕微的傷害的防護卻是備受肯定的。這些統計上的問題大多來自於樣本數太少,如果我們把目光轉到安全帽與摩托車的安全關係,情況則明朗許多,在急速時,雪板與 Ski 的速度都可以超過 20 km/h,熟練的滑雪者在狀況良好的雪道上甚至可以到達 60-80 km/h 的速度,這些都與摩托車的行駛速度接近,在摩托車安全帽的研究上,安全帽可以減少 69% 頭部受傷的風險,以及 42% 死亡的風險 6 。或許無法直接比照,但是不戴安全帽是直接放棄了這種「保護上的可能性」。
就結果而言,我並不願意稱呼這些人為雪地上的精靈,那美化了他們在機會成本上選擇的失誤,以及形塑出一種錯誤的模範,我寧願稱呼他們為妖精,在潔白的雪地上穿梭,不知終點在何方。
References
- Recreational Skiing- and Snowboarding-Related Extremity Injuries: A Five-Year Tertiary Trauma Center Cohort
- Skiing and Snowboarding in Switzerland: Trends in Injury and Fatality Rates Over Time
- Epidemiology of Sudden Death in Organized Youth Sports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7–2015